宝童悦康®-广州宝童悦康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三元里大道远景路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音器官的训练 [复制链接]

1#
    人类的发音器官包括胸腔、肺、气管、声门和喉、咽腔、鼻腔、鼻窦、口腔及口腔中的腭、齿、舌、唇等。这些器官在语音的功能活动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任何一个器官的功能丧失或减退,均可影响正常语音的产生。因此发音器官的功能训练在语音治疗中同样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口腔发音器官功能的恢复是语音康复的基础,腭咽闭合不全是腭裂语音产生的根本,呼气节制能力是正常语音必须条件,这三个方面的功能训练对语音康复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一节  口腔发音器官功能的训练
    口腔发音器官功能训练的目的是加强唇、舌和下颌的多方运动,以及训练唇、舌和下颌在语音活动中的协调性。对于口腔发音器官的功能运动训练是一个尚存在争论的问题。口腔发音器官的功能运动包括非语音运动和语音运动两种形式。患者是无法从非语音运动形式中总结并形成正确的语音的。因此,口腔发音器官的功能训练要建立在语音运动的形式上,而不要过分强调那些非语音的功能运动训练。
    口腔发音器官的功能训练要结合语音进行运动练习,并应用发音部位的提示针对某一特定的音素进行训练,要在成人与孩子自然双向交流活动中进行有计划的、有次序的重复训练。作为语音治疗师必须了解每一个音素的口腔运动组成成分、各音素之间的过渡以及与口腔部位运动的关系(表7-1)。

    在口腔发音器官的功能训练中,为了获得良好的效果,语音治疗师最好能够为患儿建立一套口腔运动部位的提示系统。其包括:①视觉提示,如成人的演示,代表各音素的手势,口腔构造的图表及对镜子练习等;②口头提示,如给每一个音素起一个名字,演示正确的发音或提示发音部位;③触觉提示,如把手放在孩子的脸上帮助其圆唇来发音。
一、软腭运动功能的训练
    在语音器官中软腭与咽壁一起共同隔离口鼻腔,完成腭咽闭合功能。腭裂患者的软腭是再造的软腭,除了手术瘢痕的问题,肌功能也很难正常恢复。与正常人相比,腭裂患者软腭的功能相对底下。通过软腭运动的功能训练,可增加软腭的上抬能力,为腭咽闭合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软腭运动功能的训练除了软化瘢痕之外,主要还是对软腭肌群的训练,包括悬雍垂肌、舌腭肌、咽腭肌、腭帆提肌和腭帆张肌。
方法1:用大拇指局部按摩软腭,以使腭裂手术的瘢痕软化。每天按摩3-5次,每次5-10分钟。
方法2:作干呕、打呵欠运动和高声发“啊”音,以训练软腭的抬高运动。每天练习2-3次,每次5-10分钟。
二、舌运动功能的训练
    用于与舌运动有关的发音错误患者的基础练习。通过舌运动功能的训练,以增加舌尖运动力度,速度以及舌与腭之间正确接触关系。舌运动功能练习主要包括伸舌、缩舌、勾舌、卷舌、顶舌、刮舌、弹舌等,这些内容每天练习2-3次,每次10-15分钟,一般需要2-4天。以每次练习都能熟练完成为准。
1.伸舌练习:将舌伸出口外,尽量伸长和居中,然后回位到口腔。从慢到快,连续进行,并反复练习。
2.勾舌练习:舌尖伸出口外,尽量向上、下添唇,反复进行练习。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将带有甜味的果酱或细糖粉涂于唇部,让其添之,趣味性地鼓励患儿进行此项练习。
3.刮舌练习:舌尖先顶住硬腭前部,然后向后滑行到硬腭后部,再从后部滑到前部,反复练习。注意在运动过程中舌尖不能离开上腭。
4.卷舌练习:舌尖向上翘,并向上后卷呈半桶状,反复进行上卷舌练习。再将舌两侧向中央卷起,呈纵沟状,反复进行纵向卷舌练习。
5.顶舌练习:舌尖顶住上前牙内侧面,然后复位;再顶下前牙内侧面,然后复位。如此交替练习,以增加舌尖的感觉和力度。
6.弹舌练习:用舌尖顶紧上腭前部,靠气流突然冲开,可听到“得得”音,反复练习,以增加舌尖的肌肉强度。
7.舌齿接触练习:前牙轻咬舌尖,保持舌位不动,轻轻吹气,可以听到“丝丝”音。注意吹气时舌尖不能离开前牙内侧。
三、唇运动功能的训练
    汉语中的有些元音及辅音(双唇音、唇齿音)的发音是否正确,主要取决于唇的正确运动。唇裂或腭裂患者以及肌肉运动障碍的患者,可因为唇运动障碍使相应的发音正确性受到影响。唇运动的功能训练目的是增强唇的发音器官感觉意识及唇运动灵活性,如圆唇、咧唇、卷唇等。这些内容每天练习3次,每次10-15分钟,一般约需3-4天。以每次练习都能熟练为准。
1.双唇内卷练习:双唇向内卷曲于上下前牙之间,尽量向内收,再复原,并反复练习。
2.双唇力量控制训练:双唇紧闭、鼓气,然后突然放开双唇,让气流冲出口腔,呈无声的[p](坡)音,并反复练习。
3.口形变化练习:先咧嘴-噘嘴,不发声音反复练习;然后再发(衣)-(乌)-(衣)-(乌),并反复练习。
4.唇齿接触练习:上齿轻咬下唇,使口内呼出气流形成阻力,然后用力将气流冲出,呈无声的[f](佛)音,并反复进行练习。
5.唇印练习:用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用口红涂于唇部,将唇印印于纸上,练习噘嘴运动。
第二节  腭咽闭合功能的训练
    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是正常语音的基本生理条件。理想的腭裂修复术只能给患者一个接近正常的腭咽解剖结构,但由于这种结构是后天再造的,软腭肌功能势必较弱,因此,腭裂术后患者的腭咽闭合功能还有待进一步训练。
这个内容是腭裂语音训练的主要项目之一,但并非所有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都可通过这一治疗恢复正常,只有对软腭有足够长度,主客观检查证实有腭咽闭合的功能或潜力,临床表现为不连续的过高鼻音和鼻漏气者适用之。因为腭咽闭合是一个基于语音和吞咽上的功能性运动,所以在腭咽闭合功能的训练中,应结合语音进行训练,这点很重要。腭咽闭合功能的训练一般在术后3~4周开始。
    一、腭咽闭合功能的一般训练
1.鼓气、吸吮、含漱及吞咽等都必须在腭咽闭合完全的状态下才能完成,进行这些运动的练习对增加腭咽闭合功能很有帮助。
2.大张口发元音,尽量延长每个元音的发音时间;辅音-元音音节拖长练习,如[pa]-、[pu]-、[pi]-等。这种练习可增加腭咽闭合的持续性。
3.先捏鼻进行吹气和发口腔压力辅音,逐渐放鼻再吹气和发音,直至完全放开仍无鼻漏气产生。这样可让患者先感知腭咽闭合的状态,再以这种状态来练习发音。
4.还可借助一些设备和仪器以视、听、触觉的形式反馈给病人,来帮助患者进行腭咽闭合功能的训练。
二、腭咽闭合完全的腭裂语音训练
    在腭咽闭合完全的情况下,腭裂语音训练主要是纠正个别的鼻音化和代偿性发音。这两种发音错误在腭裂术前即已发生并做为一种发音习惯一直存在。个别音的鼻音化比较容易纠正,首先进行听觉训练,使患者分辨鼻音化和非鼻音化的不同,再以“类似发音刺激法”训练。如:在发[s]时带有鼻漏气,而发[t]时可产生正常口腔压力。利用这一特点,可重复快速练习[t]……[t]……[t]……[t]……,再慢慢向[s]……[s]……[s]……[s]……转换,也可在鼻音计或鼻咽纤维镜等辅助下进行视觉反馈治疗。
腭裂语音的代偿性发音大部分为发音位置错误,最典型的是以后部发音代替前部发音。训练的目的是在上声道内将发音部位移向前部。这部分练习只单纯应用模仿训练还不够,需要结合图解法来讲解正确和错误的发音位置。
在发音位置和发音方式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应首先纠正发音部位的错误,具体纠正方法基本上同代偿性发音的语音治疗。在有些代偿性发音已被纠正后,仍可在连续说话时反复出现,应注意继续矫正和追踪观察。
三、边缘性腭咽闭合的腭裂语音训练
    边缘性腭咽闭合的腭裂语音特点为轻度或不持续性的过高鼻音或鼻漏气,带有或不带有代偿性发音。此类患者的语音治疗目的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腭咽闭合功能。
1.当不持续腭咽闭合存在时,通过对简单的字和词组的练习促使在连续说话时持续性腭咽闭合的发生。如[yi](衣)、[qi-qiu](气球)、[san-si](三四)等。在开始训练时必须要有完整的记录,在此类患者中即使相同的辅音在不同的内容中表现也不同,因此要有足够的语句以找出辅音鼻漏气的特点,使语音训练少走弯路。在此类患者中,鼻漏气辅音的邻近音素起到较重要的作用。如[s]在[sa]中就较在[song]中更易达到腭咽闭合,因为[song]中,有鼻辅音在[s]之后,[s]的正确发音更取决于腭咽运动的速度和时间。
2.当患者发塞音时无鼻漏气,而发擦音时有鼻漏气存在,可进行一段时间的语音训练,但这并不说明语音训练就可以完全消除鼻漏气。当语音训练不见效时应重新进行评价。
3.当正确的发音部位建立以后,还应用视听反馈治疗来去除鼻漏气,使送气方式达到正常。首先让患者意思到鼻漏气的存在,如用镜子实验,棉球实验等了解还有鼻漏气的辅音特点。通过连续努力克服。当以上方法不能帮助去除鼻漏气,可进一步应用补偿方法,如减少口腔阻力,减轻发音器官间的接触,改变发音速度等。帮助建立正确的视听反馈。
4.当代偿性发音和鼻漏气同时存在时,应首先纠正代偿性发音,然后纠正鼻漏气。
四、腭咽闭合不全的腭裂语音训练
    语音训练不能治疗中度和重度的腭咽闭合不全,只有通过手术或语音辅助器治疗后,语音异常才有可能得以彻底纠正。当腭咽闭合不全和代偿性发音同时存在时,只有在代偿性语音严重影响语音清晰度,而患者尚不适宜行手术或语音辅助器治疗时,才应先进行语音训练,建立正常的发音位置,提高语音可懂度。但应注意,在腭咽闭合不全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语音训练,所需时间长,见效慢。
第三节  语音呼气节制功能的训练
    发音时,发声装置的振动必须先有动力,人类语音发音的动力来源于肺部呼出的气流。但这种气流在说话与单纯呼吸时的活动状态是不同的。呼吸时吸气与呼气的时间差不多均匀交替地进行,而说话时呼气的时间要长的多。腭裂患者在说话时往往不能控制气流,保证语言必须的口腔气压和气流量。腭裂患者常不能象正常人那样较好地控制呼气速度及气流量,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的不良习惯和腭咽闭合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所造成的。但发音时控制气流的器官活动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改变的。
一、吹泡泡法
方法1:以一饮料吸管插入盛有一半清水的器皿中,让孩子在水中吹泡泡,反复训练,并逐渐延长同一口气吹泡泡的时间。这样不仅可以逐渐增加气流量,而且还可以增强呼气的节制能力。
方法2:吹彩色皂泡,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进行呼气节制功能的训练。
二、吹乒乓球和吹蜡烛法
方法1:将乒乓球与患者口腔保持一定距离放置在桌面上,令患者训练口腔呼气那里。
方法2:将点燃的一支蜡烛放在桌上,让孩子在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将其吹灭,并逐渐加大距离,反复训练。这主要训练从口腔中瞬间爆发的气流量。
方法3:将点燃的数支蜡烛并排放在桌上,让孩子在没有距离的情况下看一口气能吹灭多少支,反复训练并逐渐增加吹灭的支数。这样可训练孩子呼气的节制能力。
三、吹乐器法
吹乐器是一种集增强口腔气流压力、气流速度、气流量、呼气节制于一体的综合训练方法。因为吹乐器具有趣味性,不象其他一些训练方法那样枯燥无味,所以易于激发孩子的兴趣。最常用的乐器是口琴、竖笛等。
四、吹气球法
    如果想将一只气球吹起来,没有一定的口腔气流压力是不可能的。对鼻漏气的患者来说这是一种比较困难的行为,所以最好在腭咽闭合功能恢复之后再进行此项训练,当然吹气球法也可辅助腭咽闭合功能的训练。有些孩子已具备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但存在鼻漏气的不良习惯,不能保证一定的口腔气流压力。对这种孩子的训练,可将其鼻孔捏住吹气球,让其体会气流仅从口腔吹出的感觉,逐渐改掉鼻漏气的习惯。还可捏鼻将气球吹起来后,放开鼻腔,保持气球膨胀,这对改掉鼻漏气的习惯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后编辑童康汇 最后编辑于 2017-11-23 12:40:42
分享 转发
童乐悦康,儿童发展促进专家!
TOP
广州越康教育-悦康特殊需要儿童发展中心
2#





最后编辑童康汇 最后编辑于 2017-11-23 12:41:25
童乐悦康,儿童发展促进专家!
TOP
3#

婴幼儿吞咽的发展与障碍(一)

合民言语康复  2018-05-07
作者 林峰



宝宝一出生就吸吮奶水、4~6个月开始摄取副食品,这些看似再也平常不过的行为,都可是宝宝吞咽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部分的婴幼儿,可能因某些因素,而无法顺利度过这段历程,学会良好的吞咽技巧,如此将可能对未来发育产生影响。
一般最有印象的「宝宝喝奶」,是最明显的吞咽行为。事实上,吞咽不只是把食物送到胃里的动作,其中不但累积着许多发展历程的细节,更关系着宝宝口腔能力的养成。
婴儿的吞咽历程

纵使每个婴幼儿的发展速度、程度会略有差异,但语言治疗师语言治疗师林峰全表示,整体而言,宝宝的吞咽发展历程,大多具有顺序性、连续性的特征,且能力的养成势必会历经「整体→分化」、「不稳定→稳定」、「单一→全面」的过程,以寻求一步步具备等同于成人般的能力。

新生儿开始的口腔发展

提到吞咽,绝对跟口腔发展脱不了关系。林峰全治疗师说明,最早在胎儿仍在子宫内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具备吞咽的能力,如大约怀孕十四周之后,胎儿会出现吞咽羊水的动作。因此,从刚出生起,宝宝便展开一连串与吞咽密切关系的行为。
0 ~6 个月
有寻乳、咬合等与口腔相关的反射本能,这段期间会逐渐将这些反射作用整合起来。
7 ~12 个月
由于口腔相关部位(嘴唇、脸颊、舌头)彼此间运作趋于协调,慢慢出现咬、咀嚼、闭合等动作,逐渐往分化能力的方向迈进。
1 岁~1 岁半
咀嚼得更好,嘴唇从上下抿到闭合等动作,都比之前更熟练,例如开始会使用杯子喝水。
1 岁半~2 岁
舌头、下巴、嘴唇的运用变得更好,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吸管喝东西。
2 ~3 岁
咀嚼、控制食物的能力会更成熟。但可注意此时期宝宝是否有流口水的状况。如果只有嘴角微湿,基本上没大问题,可再继续观察;如果有大量流口水的情况,或许需要就诊检查,可能有发育缓慢、唇部张力不足、吞咽障碍或其他问题。

0 ~12 个月口腔细部发展

※0~3个月
‧有吮吸反射和寻乳反射。
‧舌头是以前后的方式在运动。
‧吸一口就会吞一口,吸和吞这两个动作还无法分开。
‧唇部常是半开的。
※4~6个月
‧口腔动作仍为反射动作,吸牛奶时仍会溢出嘴角。
‧喜欢吸吮手指、玩具、衣服……等。
‧唇部能闭起来吞东西。
‧此时,吸吮、吞咽以及呼吸的协调性尚未成熟。
‧5个月大时,寻乳反射会渐渐整合。
※7~9个月
‧脸颊及嘴唇的肌肉运动较协调,吸牛奶时牛奶不会从嘴角溢出。
‧舌头在吞咽时可以开始上下动,所以食物比较不会被推挤出来。
‧舌头慢慢开始有左右移动的能力。
‧双唇可以从汤匙上抿下食物。
※10~12个月
‧吸吮、呼吸和吞咽的协调性,更加提高。
‧会开始有咀嚼的动作。
‧喝水的时候,嘴唇的闭合更成熟。
TOP
4#

婴幼儿吞咽的发展与障碍(二)

合民言语康复  2018-05-08
作者 林峰


了解问题‧从吞咽发展观察起
吞咽障碍,不只是单单「吞」的动作有状况而已。林峰全治疗师表示,吞咽是包含在整体的口腔运动中,从最前面的进食、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整个与吃东西相关的过程,关联性密切;只要任何一个细节出问题,就可能会造成吞咽障碍。因此他认为,想察觉宝宝是否有问题,最好先从了解吞咽发展阶段开始。
口腔准备期
这段时期,宝宝会运用牙齿、舌头、嘴唇、脸颊等相关部位,执行「咀嚼」磨碎的动作,并且将「食物弄成一个食团」。通常最先出现在吃副食品时期。
口腔期
承接着准备期,舌头会执行「后送」的动作,将食团往后移动到咽喉的部分。但林峰全治疗师补充,唯独「喝奶」是开始于此阶段,小宝宝吸吮奶水后,会直接舌后送至咽部。
咽部期
当食物已经到达咽喉的上方时,会引发吞咽反射。这时舌骨会往上,声门(声带附近)会闭合,如此才不会在吃东西时被呛到,然后食物就会有往后、往下吞的过程。
食道期
这是一项自主的动作,当食团进入食道后,就会借着食道的蠕动与收缩,慢慢往下送至胃里面,进行消化作用。

常见吞咽障碍征状
针对前述四个阶段,林峰全治疗师表示,如果任何一个阶段出现困难,都可能引发吞咽障碍。如宝宝还在喝奶时,就吸吮得不顺利、吞下时容易呛到、常常溢奶、甚至胃食道逆流等;等到长大一点接触副食品,开始练习食用某些泥状、块状食物,像是饼干、米饭、水果、肉品等,倘若咀嚼功能发展的比较差,则不排除会有吞咽障碍的可能性。
‧用餐时,咀嚼及吞咽的动作不协调。
‧进食时,呛到的频率偏高。
‧喝奶时,喉咙处会有咕噜咕噜的痰音。
‧已经吃下食物,却又常发生逆流回来口中的状况。
关注高危险族群
林峰全治疗师表示,临床上归纳出三种族群,分别因为某些部分的异常,会比较容易发生吞咽相关问题。
‧神经异常:脑性麻痹、脑瘤等,或神经尚未发展成熟的早产儿,都可能因为无法协调地运作口腔、反射、肌肉的动作,而缺乏良好的吞咽功能及发展。
‧构造异常:此类如唇颚裂、喉头软化、食道狭窄等等,往往会增加吞咽动作的困难度。构造和神经的异常,通常在新生儿时期就可以提早得知。
‧发展异常:原因很多,可能是生活缺乏相关刺激与训练、本身发展缓慢等,导致口腔动作或吞咽状况一直不是很熟练,如已经满三岁,却还会大量流口水或不会咀嚼较硬的食物,可能需进一步观察是否有吞咽的问题。
往后的可能影响
在整体的发展阶段中,一旦口腔能力与协调性没有养成或过于迟缓,将可能会产生两种影响。
进食行为差
无法好好的咀嚼、吞咽食物,自然身体无法吸收到均衡的影响,连带会促使发育不良的可能性发生。建议可透过「宝宝是否有持续成长(长高和变重)」来观察。
说话能力弱
口腔各部位的动作无法好好配合,会影响咬字清晰度,势必会让宝宝在未来更精细的语言学习、人际沟通等情况面临困扰。
此外,林峰全治疗师提醒,有吞咽功能障碍的宝宝,因为比一般人更容易呛到,食物可能会被吸入气管内而导致肺部受刺激,长期下来会罹患「反覆性肺炎」,甚至引发严重的肺部感染症。

观察迹象‧掌握就医时机
针对一岁以前的宝宝,林峰全治疗师说明,可透过以下迹象观察;如果是大一点的宝宝,则可再透过一些生活面行为,了解是否有吞咽方面的问题。但基本上,如有疑虑,建议直接就诊检查较佳。
‧0 ~1 岁:宝宝吸吮的力量、每次用餐的时间、呼吸与吞咽的协调性、呛咳、呕吐、口腔的声音(如喝奶后很喘、呼吸有明显声音)、体重的变化、情绪反应(如哭闹、肢体)。
‧2 ~3 岁:流口水状态(过多、没办法收)、不喜欢坚硬或长纤维食物、戒不掉奶嘴、舌头不灵活(如吃冰淇淋时,只会用唇而不会用舌头去舔)、口腔敏感(拒食某些特定的食物、不喜欢刷牙、不喜欢他人触碰口腔)。
平日照护注意事项
照护方面,他提醒父母,掌握「喂食技巧」很重要,这也正是观察和训练宝宝吞咽能力的最佳时机。
‧喂奶或副食品时,宝宝的精神状态要清醒。
‧喂食时,宝宝必须处在稳定的状态和姿势。如喝奶时靠在妈妈身上;大一点吃副食品,必须让宝宝好好坐着吃,并逐步练习相关咀嚼、舌后送的动作。
‧藉由喂食,培养日后用餐的好习惯,例如在固定的座位,饭前要洗手。
‧适时让宝宝自己练习拿食物,例如4~6个月可以练习拿有双侧把手的杯子,10~12个月可以练习自己拿饼干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州市融合教育研究所-悦康儿童康复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