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童悦康®-广州市宝童心智运动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展性协调障碍 [复制链接]

1#
发展性协调障碍
一. 定义由来
  发展性协调障碍,早期一般是由学校老师或家长所观察到的现象,他们发现这类小朋友动作笨拙、不协调且常常无法独立完成劳作与交代事项、体育课时无法完成指定动作且学习新动作时也困难。但智力、体能与正常小孩相较之下并无差异,且没有神经学上的诊断,因此这类小孩通常都会被误解为懒惰、不专心或是有行为问题等。早期因没统一名称,所以文献常以不同名称来称呼,如笨拙(clumsy)、肢体笨拙(physical awkward)、轻微脑功能障碍(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知觉动作障碍(perceptuo-dysfunction)等。直至1994年美国精神医学会在智能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内正式定名后,国际间就通用此词汇-“发展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并给了4个诊断标准:
A:在从事需要动作协调能力的日常活动时表现低于同年纪的小孩。
B:上述的症状会严重影响课业表现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C:造成上述症状并非因内科问题或是一些普遍造成障碍原因如脑瘫或是自闭症等因素。
D:如果有智力障碍情况存在时,会出现更严重的动作困难问题。

发展性协调障碍
二. 病因与流行病学
  发展性协调障碍的病因至今仍然不明,跃然目前也有几种发病理论,但仍无定论。有学者认为是在多种感觉传递通道和感觉整合上出了问题。也有学者怀疑是因小脑有轻微神经损伤造成,主要是因小脑归属动作领域管理动作协调、平衡、力量控制、时间控制(timing)等机制,而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表现出的平衡差、反应时间长、执行动作技巧差等特征可用此理论来解释。另一理论则是发展迟缓(developmental lag),认为此类儿童是因一些视觉、本体觉、知觉(perceptual ability)等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导致,但此类说法较未被人所接受,主要是有研究显示此类儿童问题会持续至青春期、甚至之后,因此详细病因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有定论。
  流行病学方面,国内没有相关的资料。在台湾地区7至8岁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发生率约有3.5% 。男女比则在2:1至5:1之间,男孩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文化或是性别特性有关:女生会较偏静态活动,所以不易察觉有动作上问题;而男生活动量大、参与活动度高,因此动作协调性差和笨拙情形较容易被家长或是老师发现。 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在临床表现上呈现多样性,被认为此类应是异质性高的群体(heterogeneous group)。亦有学者发现发展性协调障碍会与某些病症有共病的现象。例如学习问题(learning disability),或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以及一些语言上的问题如诵读困难(dyslexia)等,所以发展性协调障碍可能并非一单症状,会有共患疾病问题(comorbidity)存在。

发展性协调障碍
三. 临床表现
  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的临床表现大概可分三个方面:大动作、精细动作和社交心理。
  大动作方面可能会出现动作笨拙、容易绊到物品而跌倒、动作起始有困难、或是本身动作计划有问题导致完成任务有困难。而且,可以发现此类小朋友在模仿身体动作或是姿势时会出现奇怪姿势,无法模仿出来相似姿态,致使在学习一些动作技巧时容易失败与挫折,导致其运动参与欲望降低,不爱参与体育活动。但是,运动场其实对小朋友在学习社会化(socialization)或是发展社交技巧是很重要的场合,因为小朋友可以从游戏中学习与同伴的互动、互助或是轮流等待等秩序,实在不应被忽略。

  精细动作方面则可能出现扣扣子、绑鞋带、使用筷子等手部操作有问题,所以在自我的生活照顾上会需要人帮忙照顾。此外,手部的笨拙也可能导致这类小孩不爱玩乐高、拼图、穿线板等需要手指小肌肉帮忙的游戏。另外,握笔方面会出现握笔动作弱或是姿势不良,导致在一些绘图、着色、写字等美术或课业学习上出现问题(书写能力弱),而且有人发现此类孩子在视知觉分辨也有困难,导致在检阅字体容易被干扰,从而影响阅读或是抄写,造成课业成绩易受影响。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会有一些后续问题产生,例如社交心理问题,像是与同学的互动变低,导致人际关系不好;自信心低落与同龄人相处易焦躁产生摩擦等问题。也会容易因书写或是阅读等问题而导致有学习障碍或是阅读障碍等学习问题产生。另外,这类小孩也较易情绪化,因缺乏自身控制处境的能力关系,所以较常出现行为失控等问题。

发展性协调障碍
四. 治疗
  目前治疗模式常用的有两大模式,即由下往上的治疗策略(bottom-up approach)与由上往下的治疗策略(top-down approach)。
  由下往上模式则是先评估儿童,找出他的强处、需求、及较弱处;接着依据评估的发现来决定治疗目标与介入策略,目前常用的手法如下:
A. 感觉整合(sensory-integration)主要是提供各种感觉刺激来促进动作发展和高阶大脑学习(higher cortical learning)。
B. 知觉动作学习(perceptual motor learning)主要是提供广泛的动作经验来练习动作技巧,通过正向回馈来增强学习动机。
  由上往下模式则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方法,主要是以解决问题为首要,强调动作的发生或是产生,常用手法如下:
A. 任务导向策略(task-specific intervention)强调直接教授动作技巧,可将动作分为好几个小步骤,先分别教导各个分解动作与练习,之后再将合而为一。
B. 认知导向(cognitive approach)主要是强调问题的解决,是利用口语自我引导的方式来增强动作学习,小朋友要先在心中想着,首先我要做什么事(goal),之后我要如何完成它(plan),做完后确认这样的步骤有无错误或是有无可再修正的地方(check)。

发展性协调障碍
五. 结语
  对于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因他们学习与反应会较正常儿童来的慢些,所以需要给予较大的耐心与时间来等待他们反应与学习整合,且也需要家庭的配合,来给予他们更多的刺激与学习经验。
分享 转发
童乐悦康,儿童发展促进专家!
TOP
广州越康教育-悦康特殊需要儿童发展中心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州市融合教育研究所-悦康儿童康复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