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童悦康·广州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地址:三元里大道远景路口金路大厦二楼。℡:15902085370(可微信),专注儿童康复与特教训练近20年!欢迎垂询!

宝童悦康·广州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三元里大道远景路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到底什么是本体感觉? [复制链接]

1#
最近大家都喜欢聊本体感觉,那么本体感觉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真的了解么?小编借此机会,参考一些文章,分享一些文章内的原文出来给大家,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主要述及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因头面部者尚不明了)。另外,本体感觉可分为意识性本体感觉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意识性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支。其中。来自第4胸节以下的升支走在后索的内侧部,形成 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外侧部,形成 楔束。两束上行,分别止于 延髓的薄束核和 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 楔束核内,由此二核发出的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的交叉,称 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呈前后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束的背方,再转折向上,称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在脑桥居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居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 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主要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此通路若在不同部位(脊髓或脑干)损伤,则患者在闭眼时不能确定相应部位各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两点间的距离。

非意识性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实际上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为传入小脑的本体感觉,由两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终止于C8~L2的胸核和腰骶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由胸核发出的2级纤维在同侧侧素组成 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由腰骰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发出的第2级纤维组成对侧和同侧的 脊髓小脑前束,经 小脑上脚止于旧小脑皮质。以上第2级神经元传导躯干(除 颈部外)和下肢的本体感觉。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颈膨大部第VI、VII层和延髓的 楔束副核,这两处神经元发出的第2级纤维也经小脑下脚进入归小脑皮质。

本体感受器还包括肌肉、腱、关节内的感受器。比如肌梭感受肌肉的伸展和收缩,腱梭感受感受肌肉末端附于骨上的肌腱的伸展,还有关节感受器能感受关节韧带的运动。这些感受器主要在于感知运动器官的位置变化,简单的说,我们闭着眼睛能够吃饭、穿衣就与我们的这些本体感受器有关。
肌梭(muscle spindle)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长约1~7mm,外层为结缔组织囊,囊内有6~12根肌纤维,称为梭内肌纤维(intrafusal muscle fiber),两端为收缩成分,中间部分是感受装置。梭内肌纤维的中段肌浆较多,肌原纤维较少,有些肌纤维的细胞核排列成串,有些肌纤维的细胞核聚集在中段而使中段膨大。感觉神经纤维进入肌梭时失去髓鞘,其轴突细支呈环状包绕梭内肌纤维的两端。囊外的一般肌纤维称为梭外肌纤维(extrafusal muscle fiber)。



肌梭附着在梭外肌纤维上,与肌纤维平行排列。梭外肌纤维接受a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收缩时梭内感受装置所受牵拉刺激减少;梭内肌纤维受γ传出纤维支配,γ传出纤维活动增强时,梭内肌纤维收缩,可提高肌梭内感受器的敏感性。
肌梭是一种本体感受器,主要感受肌纤维的伸缩变化,在调节骨骼肌的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分布于抗重力肌,体位变时肌肉受牵拉变长,梭内肌受牵拉,感受装置敏感性增高,传出神经发出的冲动增多,到达脊髓后,经传出神经纤维使肌肉收缩。
肌梭分布于全身骨骼肌中,但四肢肌中的肌梭比躯干肌中多,尤其在手肌、足肌内的肌梭特别多,如每克手指肌肉约有肌梭30个。当肌肉受牵拉或主动收缩时,梭内肌纤维的长度发生变化,梭内的感觉神经末梢均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人中枢产生本体感觉。

枕下肌群含有高密度的Stretch receptors伸展接收器可以串連眼球的运动至後背的肌群,原因就在于他們每一克肌肉裡含有36個肌梭,臀大肌才仅有0.7个肌梭,是因为,相比髋部,颈椎要完成更为精细和复杂的运动模式,这就要求它的本体感觉能力要强,因此,枕部肌肉的肌梭含量就要比臀大肌多。




腱梭(tendon spindle,tendon organ of Golgi)分布在腱胶原纤维之间,与梭外肌纤维串联,纺锤形腱梭的腱纤维束上,缠绕着感觉神经末梢,与肌梭的构造相似,这最初是由高尔基(C.Golgi)记述的。腱梭是一种张力感受器。当肌肉收缩张力增加时,腱梭因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冲动沿着感觉神经传入中枢,反射性地引起肌肉舒张。与肌梭不同,它不受传出性神经的支配。肌梭和腱梭一起作为本体的反射感受器,对动物的保持姿势和协调运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人和动物的躯体运动和姿势维持受神经系统调控,其基本机制之一就是牵张反射,它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的反射弧为:感受器(肌梭、腱梭)→传入神经→中枢(脊髓前角a运动神经元)→ 传出神经→效应器(同一肌肉的梭外肌)。

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肌肉、肌腱和关节囊中分布有各种各样的本体感受器(肌梭与腱梭),它们能分别感受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以及肌肉收缩和关节伸展的程度。这种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躯体运动觉,称为本体感觉。
人在运动时,肌肉被牵拉或主动收缩与放松,均会对肌梭、腱梭构成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冲动传到大脑皮质的运动感觉区,经过分析综合活动,能感知人体的空间位置、姿势以及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情况。在机体的随意运动和反射活动的控制中,由于来自肌梭和腱梭的传入信息,使运动动作协调一致,密切配合。
一般认为,腱梭的传入冲动可反射性的抑制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而肌梭的传入冲动则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当肌肉受到被动牵拉时,肌梭和腱梭的传入冲动频率均增加。肌梭和腱梭的冲动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分别了解肌肉的长度和受到牵张的力量。当肌肉牵拉时,首先引起肌梭感受器的兴奋,使运动神经元兴奋而引起牵张反射,使受牵张的肌肉收缩以对抗牵拉。当牵拉量继续加强时,可兴奋腱器,冲动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使牵张反射受到抑制,避免被牵拉的肌肉受到损伤。例如,当举起一物体时,肌肉被牵拉,如果负荷很重,牵拉也很重,那么将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来举起这重物;如果负荷较轻,牵拉也较轻,那么仅有少数运动单位参加活动就能举起这一物体。

本体感觉与运动表现:
运动员的一切运动技能是在本体感受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借助本体感受器就能感知每一动作中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的缩短、放松和拉紧的不同状况,为大脑皮质运动行为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创造条件。经常参加体育训练,不仅使人的本体感受器的机能得到提高,而且对肌肉运动的分析能力、动作时间的判断精确度均得到发展。例如,不同训练水平的篮球运动员运球快速进攻时,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其控球能力强,失球次数少,而且运动速度快,表现出本体感受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肌肉活动时发生的本体感觉往往被视、听和其它感觉遮蔽,故本体感觉也称为暗淡的感觉。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在意识中比较明显而精确地反映出自己的运动动作。

研究表明,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等结构正常,是关节具有本体感觉功能的物质基础。所以当关节发生损伤,或者是手术等等,由于损伤了组织,所以必然会导致关节本体感觉不同程度的下降和缺失,还有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减弱。同时,运动系统伤病的手术之后,为了保护组织,让组织能愈合生长,必须有一定程度的肢体制动,比如打石膏,戴夹板,佩戴支具等等。这些制动不但让我们看得到的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度下降(具体写在《为什么肌肉会萎缩》和《关节为什么会粘连》里面了),同时由于活动减少甚至是停止,还降低了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本体感觉,使这些感受器损失了控制肢体的运动能力。这就会引起关节的不稳,关节运动的控制能力下降,运动中身体姿势的调整和平衡能力的下降。人体的整个运动功能就下降了!要注意的是,本体感觉的下降,不象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一样,是哪个肢体受伤哪个肢体有问题。因为本体感觉包括了神经系统对本体感觉的传入传出和整合调控功能,所以即使只是一条腿受伤造成活动减少,本体感觉的下降也是全身性的!就是说没受伤的胳膊和腿的本体感觉也下降了!本体感觉既然这么重要,那要怎样去练习呢?关于本体感觉的练习,象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生物反馈(一种借助精密电子仪器进行的练习)、神经肌肉促通技术(PNF)等等是常用的方式。在伤病之后使用的支具护膝和弹力绷带的包扎等等,也都是通过外在方式加强本体感觉和关节稳定性的方法。
来源:康复小南宁
分享 转发
TOP
广州越康教育-悦康特殊需要儿童发展中心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州宝童悦康儿童康复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