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位支撑与爬行运动正常儿童约7-8个月基本完成支撑,表明宝宝仰卧位至坐位平衡发育和协调运动已成熟。
四点位支撑与爬行训练的意义:
四点位支撑与爬行运动是直立运动的基础。独立行走的两个条件是四爬运动的完成和站位动态平衡完成。爬行运动完成标志着躯干回旋运动完成、骨盆的运动分离能力提高、骨盆离开床面上抬的抗重力能力的获得。促通向侧方的重心移动及双下肢的交互运动。
四点位支撑与爬行条件:
有两手支撑的完成(两肘支撑和抬头是两手支撑的前提);四爬位的实现;立直和平衡反应的进一步完善(迷路立直、视性立直、躯干立直是四爬位的前提);从俯爬位到四爬位再到俯爬位姿势变换的能力;四肢交互协调运动模式的完成。
一.四点支撑必须满足条件
1.头部控制能力
2.脊柱伸展,骨盆的旋转活动控制,躯干的控制能力和稳定性
3.上肢的支撑抗重力能力
4.下肢的运动控制和负重能力
二.影响因素
1.上述条件1-4不满足,
2.缺乏四肢左右对称的协调
3.肌力障碍
4.原始反射尚存
5.身体无移动意识或兴趣
6.异常姿势,联合运动模式出现
7.四点支撑的平衡协调差异阻碍运动
三.促通四点支撑的训练方法
方法一;
患儿俯卧,上肢支撑,头部中立,一侧下肢屈髋屈膝,一侧伸展位保持,治疗师于患儿后方辅助患儿姿势保持控制肩臀水平保持,双下肢交替进行训练。
方法二;
在滚筒上训练,俯卧位于滚筒上,上肢支撑叮嘱患儿抬头,下肢屈髋屈膝,治疗师于患儿身后,维持患儿身体重心交替转移,保持四点支撑位。
四.骨盆控制训练
方法一;
患儿四点支撑,上肢伸展支撑,一侧下肢在骨盆前后左右移动,调整躯干的回旋运动,治疗师观察肩胛带骨盆的同一水平高度,维持患儿的平衡。
方法二;
患儿四点支撑,一侧上肢伸展支撑,一侧上肢后伸,一侧下肢在骨盆前后左右移动,调整躯干的回旋运动,治疗师观察肩胛带骨盆的同一水平高度,维持患儿的平衡。
方法三;
同方法二,同时一手辅助患儿肩部,一手叩击患儿躯干和腹部,同时叮嘱患儿头部回旋,上肢后伸运动。
五.四爬移动训练
方法一;
患儿四点支撑保持,治疗师在其身后左侧上肢向前运动,右侧上肢伸展负重,右侧下肢屈曲,左侧下肢伸展,上下肢对角线交替向前运动。同时抑制肩臀一致高度和躯干的背屈。
方法二;
有家长和治疗师协同患儿交替向前运动,患儿四点支撑保持,家长与治疗师分工辅助四爬位移动,家长在患儿前方,辅助患儿上肢交替向前控制运动,治疗师于患儿后方辅助患儿骨盆旋转躯干和下肢的交替屈曲运动,共同完成四点支撑爬行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