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童悦康·广州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地址:三元里大道远景路口金路大厦二楼。℡:15902085370(可微信),专注儿童康复与特教训练近20年!欢迎垂询!

宝童悦康·广州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三元里大道远景路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智力障碍儿童的赏识教育 [复制链接]

1#

石雪梅(家长)  广州市越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邹颖源  广州市康智乐务中心

[摘要] 以作者亲身经历,见证智力障碍孩子成长路上的得与失,认为赏识教育以及适宜的环境可以成为激发智力障碍儿童内在动力的因素,使智力障碍儿童最大程度地开发智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并最终学会独立生活。

[关键词] 智力障碍儿童  成长环境  赏识教育
患有轻到中度智力障碍的儿童,只要教育得法,经过系统正规的训练,尤其是通过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在有特殊教育经验教师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之下,是能达到或接近正常人的水平的。本人与智力障碍儿子相处20多年,从自身的心理变化体会,以及对儿子的教育培养历程谈谈体会。
一、智力障碍孩子的特点,决定了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必须要因材施教
智力障碍孩子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在:学习方面,他们学习的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会变通,抽象及应变能力欠缺,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难以独自处理问题。
在感情方面,他们通常思想纯真,性格率直、固执、急躁易怒,喜怒变化快。被认同的愿望强烈,只要有人愿意与他们谈话、关心他们,他们便会很开心。他们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言语表达能力比较差,不能清晰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影响他们情感的表达。在行为方面,或多或少会有偏差(例如用发脾气来吸引他人的注意等)。
智力障碍儿童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对他们的教育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要因材施教。本人儿子早期教育就走了不少弯路,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二、家长的心路历程
和很多智力障碍孩子的家长一样, 我对自己的孩子有智力残疾这残酷的事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无法接受,一直心存幻想。对特殊教育学校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孩子与其他智力障碍孩子一起学习会愈学愈差,认为跟正常孩子一起学习可以模仿他们的言行,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因而想方设法把孩子安排到普通小学、中学“随班就读”,而普通小学、中学的教师要照顾的学生太多,根本无暇顾及特殊孩子的特别需要。同时这些教师也不具备特殊教育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我儿子那六年“随班就读”经历也就是过了六年的“随班就坐”生活,不但没有得到适当培训,还要每天承受周围同学异样的目光、讥笑甚至欺负打骂,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随班就读”这个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特殊孩子,而早期是智力障碍儿童智力开发的最好时机,由于家长的错误认识而耽误了孩子的最佳训练时机。就这样,我的儿子从小学入学时的IQ测验57分跌至小学肆业时的约34分。孩子长期在这种“什么都不如别人”的环境中,受伤害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很难恢复。初中一年级时,孩子由于每天被同学欺负殴打被迫转校到了特殊学校学习。但这时他“自卑、恐惧、消极、无助” 的情绪已达到极致,见到同龄人总是躲着走,头不敢抬起,背也弯了,口头禅总是“我吾识(我不懂),我不行”,动辄发脾气。十四、五岁了,尽管认识路,也知道坐什么线路的公车到学校,但仍然需要家长接送。这时,作为家长真的感到绝望了。虽然在转学到了特殊学校后,孩子慢慢的变得开心开朗一些了,但是,他那已经遭受重创的自信心却长时间无法建立起来,学习也没有兴趣。在特殊学校学习五年(其中后三年是职业培训),进展仍然不理想。
当时我的想法是,让智力障碍的儿子有一个去处去呆着,不要整天关在家里就好了,只要他开心、安全也就行了。没有去配合特殊学校的教育,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就这样,差不多荒废了儿子的儿童和少年时期的进行特殊培训学习的黄金时间。
就在我认为儿子这辈子就是这个样子了,找个能够收容他的去处吧,别指望他有更大的进步时候,儿子得到了一个培训的机会,参加了广州市残联智力障碍人士公共区域保洁员训练班,儿子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透过儿子的这个变化,我真切体会到,智力障碍孩子有着很大的潜力,只要方法得当,这些潜力是可以通过训练,通过鼓励,通过社会活动,通过文体娱乐活动,通过与人的交流挖掘出来的。
三、赏识教育,是开启智力障碍孩子智慧的金钥匙。
2006年,我的孩子19岁,这一年对我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这一年的春天,广州市首个以智力障碍人仕作为训练对象、以辅导就业为目的的第一期智力障碍人仕公共区域保洁员训练班开班了,孩子有幸参加了这个训练班。
三年后的今天,孩子已经今非昔比了,他已经可以比较自信地与别人交流,也能够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日常应用的词汇也丰富多了;他已经可以主动地打电话与其他人交流了;他已经可以自己坐公车上下班了。有几次,因为迟到错过了接送班车,他也能自己坐公交车安全地到达位于郊区的训练地点;在家洗衣洗碗这些家务劳动更是不在话下。他可以自己做早餐,如果配好菜还能做正餐。家里外婆病了行动不便时,他主动要求照顾她。这些,都是到训练班之前不会的。偶尔,有人问他:在哪儿上学啊?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上班啦。
孩子的这一切变化,都是发生在近这两三年,这不是必然的,也不全是因为他年纪渐长,是因为参加了这个训练班。从以下两个方面促使智力障碍人士成长:
(一)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训练班里大都是智力障碍人士,对于平等和接纳这方面没有什么问题;训练导师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特殊教育工作者;采用寓教于娱乐的多姿多彩的教育方法;争取和创造一切机会并鼓励学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利用社会和高校志愿者资源,开阔学员的眼界;不定期让家长参加训练班的开放日、联欢会和座谈会等方式,为学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训练的环境,使学员在愉快、平等、友好的气氛中,专注于学习和训练。学会了与人的交流,慢慢地贴近了社会,也鼓起了勇气,树立起信心。好的环境不仅避免了负面情绪的影响,更有积极向上的可能。
同时孩子的进步也大大地鼓舞了家长,增强了家长的信心。家长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导师沟通,与其他家长分享,从中学到很多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与孩子谈话要注意语调的平和,以平等的语气去说话,而不是命令或者挖苦的说话。所以,家长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孩子能够体会到家长的努力,才会发自内心的去学习。因此,他是主动参加培训的,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训练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因此他学会了,他做到了上述种种。
(二)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哲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他不用“希望”、“盼望”,而用“渴望”这个词,足以说明人们需要的程度。赏识教育就是通过对个人所做事情,无论好坏,尽量从乐观向上的一面给予赞赏,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看得起”。
孩子们在训练班取得的进步,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在培训班中得到了认同、赏识,这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你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结果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赏识教育有这样大的威力呢?那是因为,其实每个人从内心深处来说,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角度来看,则体现了人的高层次需要(见下图)。

自我表现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在马斯洛的这个需要层次金字塔中,尊重的需要立于金字塔的较上端,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的需要逐渐上升,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智力障碍人士也一样需要得到肯定和尊重。
对孩子进行常识教育,尊重、相信、鼓励他们,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起信心。赏识教育不只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从心里欣赏他们,一个拇指,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都是孩子们心里一道金色的阳光
但我们面对的是特殊人群,是没有完全民事能力的人,他们功能上的缺陷导致文章开头所说的特点。因此,要保持对他们的赏识,就要先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更宽容、更乐观、更接纳,否则自己先败下阵来,就谈不上教育了。更因为他们的特殊性,我们要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抓住,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尤其是公开的奖励和肯定,创造群体赏识情境,效果更好。如此多次,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机构,倡导学员回家帮助做家务,并说明这是好孩子做的事。回到家里,做了家务,家长诚恳地表扬了孩子,而且认同机构的倡导。机构再对做了家务的学员进行表扬,这样就形成一种向上的环境。如果只有机构在实行,效果就差很多。
但赏识也不能盲目,要实事求是,掌握好尺度,因为不切实际的表扬,会造成智力障碍儿童的虚荣心,效果适得其反。另外,在赏识教育中也不排除“批评”,要在肯定的同时,适当指出期不足之处,使他们学会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方法要多种多样,关键是要家庭、机构、社会,多方目标一致,通力合作,才能不留遗憾。
【参考文献】
1.《赏识教育》刘虹
2.赏识教育网
分享 转发
TOP
广州越康教育-悦康特殊需要儿童发展中心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州宝童悦康儿童康复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