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汉普爸爸讲座》第119期
初学ABA的家长会被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等这些概念所弄混,因为在实践中没有切身体会到这些概念,所以单纯是听教而学,难免搞不清楚这些概念。即使有的学了ABA多年的,依然对这几个概念比较模糊。
我和汉普出了长乐坡地铁口,我们可以走回家,也可以花五元坐三轮车回家,走和坐三轮车这两个行为,具有同样的可以回到家这一功能,那么这两个行为之间就具有替代与被替代的可能。我希望汉普能走回去,我不希望他坐三轮车,走回去是我希望的行为,坐三轮车是我不希望的行为,可以说走是更合适的行为,坐三轮车是更不合适的行为。
我希望汉普能主动走回家,而不是坐三轮车,我如何实现我的希望呢?
一、正强化方式:
我拿出五元钱,告诉汉普如果走回去呢,这五元可以去买脉动,因为汉普特别喜欢脉动,我又很少给他买脉动,脉动就是他特别想要的,脉动就是一个强化物。汉普想了想,走回路过超市买了一瓶脉动回家了。我的希望实现了,我是通过给汉普脉动这一强化物方式,实现了汉普主动走回家,这就是用脉动强化了汉普走这一行为,这是正强化。所谓正强化,就是给汉普一个他喜欢的,从而实现我想让他走这个行为。
二、负强化方式:
我们出了地铁口,我希望汉普能走回去,汉普要上三轮车,我就是拉着他上不去,我温柔地坚持了好一会,汉普生气地跑开三轮车,往家的方向走去。汉普主动往家走,我实现了我的希望,我并没有给汉普正强化,但是这个行为实现了,这是负强化方式。我拉着汉普上不去三轮车,这个行为促使汉普走回家这个行为发生,让行为发生就是强化,但这个强化不是正强化,这是负强化。负强化是指给孩子一个不好的刺激,孩子为了移除这个不好的刺激,于是孩子的一个行为主动发生了。汉普要上三轮车,我拉着他不让他上就这样耗着,最终汉普不喜欢这种消耗,他选择了走回家。我这样拉着他消耗的行为,对上三轮车这个行为来说是惩罚,对走回家这个行为来说是负强化。
三、正负强化结合
我们出了地铁口,我希望汉普能走回去,所以我同时不希望他坐三轮车,我怎么办呢?我拿出五元钱,我说五元钱给三轮车司机呢?还是去买脉动?汉普选择去买脉动,于是他选择了走回去。走回去可以用五元钱买脉动,这是正强化。五元钱给三轮车就买不上脉动了,这对于坐三轮车来说就是惩罚。因为要么坐三轮车回去,要么走回去,只能二选一,所以惩罚坐三轮车,就是让走回去这个行为发生,所以五元买脉动这个行为对于汉普走回去这个行为来说就是负强化。
惩罚有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给孩子的一个行为绑定一个他不喜欢的,汉普要上三轮车,我拉着他他就是上不去,这就是给汉普的行为赋予一个他不喜欢的,我们就这样耗着,后来他的上三轮车这个行为消失了,这就是正惩罚。惩罚是让行为消失的,强化是让行为发生的。
还有什么办法能让汉普上三轮这个行为消失呢?我可以提前给汉普五元钱装进他口袋里,我们出了地铁口,如果他要上三轮,那么我就把他口袋里的钱没收,他为了钱不被没收,他不上三轮车了,也就是说他上三轮车这个行为消失了,这是负惩罚。
通俗地讲,强化是让行为发生,惩罚是让行为消失。想让一个行为发生,你可以强化这个行为。想让一个行为发生,你还可以惩罚掉这个行为的对立行为,因为二必选其一,所以这个行为发生了。想让一个行为消失,你可以惩罚这个行为。想让一个行为消失,你还可以强化这个行为的对立行为,对立行为发生了,等同于这个行为消失了,这就是ABA里面的正性行为支持去掉负性行为的办法(PositiveBehavior Support)。
正强化是给行为绑定一个孩子喜欢的,这个行为就会发生。这个比较好理解,比如告诉孩子如果你走回去呢就可以得到五元钱,五元钱对于走回去就是正强化。
负强化是给行为的反行为绑定一个孩子不喜欢的,于是反行为消失了,那么这个行为就发生了,这里面有二必选其一这个前提的。回家只有两个通道,一是走,二是坐三轮车,你是不可能不回家的,所以你必须选择其一,这就是负强化的前提。走和坐三轮车就是两个正反关系的行为,走路是不可能同时坐三轮车的,坐三轮车是不可能同时走路的,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代,不是这个发生,就是那个发生,不可能同时发生,也不可能同时不发生。我想让孩子走,那么他要坐三轮车我就告诉他五元钱这个强化物要消失了,因为要给三轮车司机,他想继续拥有五元钱,所以他选择了走。并不是告诉孩子如果你选择走路,那么你就可以得到五元钱,所以不是正强化。孩子是因为害怕失去五元钱而选择走路的,不是走路为了得到五元钱。负强化是为了去掉一个负性刺激,所以要首先给孩子一个负性刺激,给孩子一个负性刺激可以被理解为是给孩子一个惩罚,但是这个惩罚惩罚的是这个行为的对立面,而不是这个行为。如果你选择了坐三轮车,那么这五元钱就得给司机,那么这五元钱就没了,这样的一个事件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负性刺激,孩子为了去掉这个负性刺激,他选择走路,走路这个行为就被负强化出来了。
正惩罚是给行为绑定一个孩子不喜欢的,于是这个行为消失了。这个比较好理解,比如孩子躺地上打滚,你上去踢了他两脚,他起来了同时在地上打滚这个行为消失了。你踢孩子,就是正惩罚。正惩罚就是给孩子地上打滚这个行为绑定上踢屁股这个行为,只要你打滚我就踢你屁股,你害怕我踢你屁股那么你就不再打滚了。我想说的是正惩罚是不用的,是被雪藏的,因为你没有权利去正惩罚一个孩子。孩子起来和地上打滚这两个行为就极有可能是正反的两个行为,所以孩子起来了,他就打不了滚了。孩子为什么起来了呢?你只是踢他不让他打滚,可是他起来了啊?这就是负强化。孩子不想让你踢他屁股,所以他起来了。
负惩罚是给这个行为的反行为绑定一个孩子喜欢的,因为反行为发生了,所以这个行为消失了,这其实就是PBS(正性行为支持去掉负性行为法)。例如:孩子现在在喋喋不休说些什么,你觉得很烦,你怎么办呢?一种是打他让他不敢再张嘴巴,这种办法很愚蠢,没人会用的。一种是给他吃个苹果,他吃苹果这个过程就不可能喋喋不休,因为嘴巴被苹果占着了的,这就是负惩罚让喋喋不休消失,我更愿意看到正面,那就是给孩子吃了一个苹果!这就是正性行为眼光与正性行为建设。
有的人也更宽泛地说:“负惩罚的前提是先给孩子一个好的,然后再拿走这个好的。”我不想这样去给大家讲负惩罚,因为这样讲你可能越来越糊涂,我只讲这些概念的第一步,你能用好第一步就行了,后面的那些更深层的含义自然就明白了,当然我们学习是为了用,不是为了学。
本文之中关于强化惩罚和正负的概念,还有一些没有讲到,在此一概略过。我只是提醒一点,想让一个行为发生,就用负强化。想让一个行为消失,就用负惩罚。最常用的就是负强化和负惩罚(PBS),负强化是塑造孩子独立性主动性的好办法,也是塑造理解能力的好办法,PBS的光辉思想照耀着我们。正惩罚不用,正强化和正惩罚一样,我也是几乎不用的,正强化往往是人为的一种故意,这种故意是孩子的真正理解力发展的障碍。当然,有的人会看到负惩罚不就是正强化吗?如果你能看到这个,这样的正强化是经常要用的,那么我就不用再讲了,因为你的水平已经足够高了。
===========